孩子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终于帮大家找到原因了!
孩子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终于帮大家找到原因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儿童减糖》!
小明原本有10元,花了4.5元,现在还剩多少钱?
这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不存在任何思维陷阱,答案十分明确。但如果学生摄入了过量的糖,有可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研究了4245名8~15岁儿童的饮食情况,以及他们做多项选择题时的表现。
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学生的拼写、阅读、写作和数学成绩较差。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上述4门考试成绩呈负相关。
相比之下,晚餐吃蔬菜的学生的拼写和写作考试成绩更佳——现在你又多了一个劝孩子多吃西蓝花和四季豆的理由。
过量糖摄入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可能很早就开始了。
研究人员对波士顿1234名孕妇的整个妊娠期进行了跟踪监测,并测试了其子女在幼儿期(约3岁)和儿童期(约8岁)的学习能力。
结果令人震惊:如果母亲在妊娠期摄入过量糖,其子女的考试成绩较差。
含糖饮料等高糖食物正在侵蚀孩子的大脑
上面的例子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
或许你知道糖会造成龋齿,让孩子饱受牙疼的困扰,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它几乎影响到所有器官或部位。
1
糖与孩子的免疫力
美国免疫学家希瑟·莫迪博士(Dr. Heather Moday)发文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一种食物对免疫系统是最不好的,那就是——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做了一项研究实验:让一组受试者在禁食一夜之后,空腹口服100克的游离糖,作为对比,另一组受试者空腹口服同样热量的淀粉。
实验发现:口服游离糖的人,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大幅降低;最大降低程度发生在摄入糖分后的1~2小时之间,比空腹状态时下降了50%;即使在5小时之后,免疫能力仍受到影响。
世界儿童营养学先驱迈克尔·格兰也表示,过量摄入糖分是儿童面临的许多健康风险的原因。他在接受采访时称,“含糖食品和加工食品削弱了免疫系统,应尽量减少食用”。至于摄入糖分如何影响COVID的易感性,他引用了《医药年监》(Taylor & Francis Online)的一项研究,那些血糖水平高的人受到病毒的影响更严重。
虽然现在新冠比起三年前对我们的生命威胁明显减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各种后遗症消失了,如果想要孩子避免感染,或至少避免反复感染,那么给孩子减糖是势在必行的。
2
糖与孩子的精力、情绪和行为
当你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时,
他会发脾气吗?
他会无缘无故在家中大喊大叫吗?
他是否会像个猴子一样整日上蹿下跳,直到将自己折腾到精疲力竭才肯消停?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过量的糖很可能是影响孩子精力、情绪和行为的罪魁祸首。
迈克尔·格兰博士表示,当孩子摄入大量高糖食物时,大量糖的骤然涌入会增加他们的身体负荷。作为对高糖负荷的反应,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进行过度代偿。于是血糖水平的骤然升高必然伴随骤然下降,人体的能量水平也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情绪恶化,这便是典型的“糖崩溃”。
由于低龄儿童的葡萄糖调节能力比成年人弱,所以更容易出现血糖飙升,而且峰值往往更高,谷值往往更低。
一项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显示,在饮用添加了蔗糖的橙汁40~55分钟后,受试者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开始变差,小动作开始增多,并且注意力难以集中。
通过对挪威5498名十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饮用含糖饮料不仅与多动症等行为问题有关,还与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有关。
总体而言,这上述的研究向我们传达了以下简单而实用的信息:低糖饮食有助于儿童保持更稳定的精力、更平和的情绪和更敏锐的注意力。
当然,糖摄入过量对我们危害远不止上述这两个方面,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皮肤问题,肠胃不适,哮喘等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与糖摄入过量有分不开的关系。
过度活跃,精神萎靡,暴饮暴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与学习能力差等问题的罪魁祸首也是糖。
这就难怪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通知中,提到了关于开展“减糖”的专项行动:
“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饪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生产,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而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了如下指南建议:
“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6茶匙)会有更多健康益处。”
3
甜味剂是否是良好的替代品?
有些家长可能读到这里,就会说,既然不让吃糖,那么我用甜味剂代替可不可以呢,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减少糖给身体的伤害。
迈克尔·格兰博士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表示,低热量甜味剂的热量固然较低,却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如糖上瘾、暴饮暴食、潜在的器官损伤等。
近日,#阿斯巴甜 致癌#词条更是登上热搜。随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IARC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这都说明了阿斯巴甜目前安全性的不明确。
甜味剂近些年来屡出丑闻,2022年9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中心、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医学顶尖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剂不是糖的健康和安全替代品,较高的人造甜味剂摄入量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迈克尔·格兰也表示,由于低热量甜味剂能够像普通糖一样激活人体内的某些受体,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诱导血糖水平下降,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迫使我们摄入更多的食物。
因为低热量甜味剂的应用时间较短,我们目前尚未完全了解低热量甜味剂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的长期影响,但就短期影响来看,已经足以让我们对其产生警惕。
4
如何让孩子逃离糖陷阱?
那么面对食物中形态多样又隐秘极深的糖与甜味剂,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揪出孩子饮食中的隐藏糖,精准把控孩子生长期糖摄入的量与度,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呢?
世界儿童营养先驱迈克尔·格兰博士研究糖与儿童健康的关系长达30余年,其理论荣获了美国营养学会研究奖章,小儿肥胖症研究卓越奖,以及英国顶级科学奖兰克奖(我国的获奖者是袁隆平先生)等诸多奖项,在他的新书《儿童减糖》中,他深度揭露了:
糖和甜味剂对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从头到脚造成的诸多危害
糖成瘾与致病机制
儿童深陷“糖风暴”的五大因素
常见的糖与甜味剂以及如何将隐藏的它们从食物中识别出来
7大减糖策略和28天的儿童减糖方案
家长通过《儿童减糖》这本书,可以全面修复与优化孩子的身体系统,从根源逆转与预防慢性疾病与不适,助力孩子提升学习、创造、运动与情绪管理能力。
标签: